指尖上的传承 成都草堂小学西区分校学子巧手捏造“面”里乾坤

2021-06-25 10:52:37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6月24日讯(辜丽茜)以“面”解读中华文化基因密码,以“塑”迸发劳动教育内美之光。为将“劳模”“工匠”“非遗传承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与学校劳动特色课程融合,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草西”得到最好的诠释和传承,成都市草堂小学西区分校邀请成都市非遗传承人张龙贵加入学校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开发非遗面塑课程,让巧思在孩子们心间弥漫,让智慧在孩子们指尖跳动。


  首次上课,参与面塑课程的孩子们和张老师将彩泥用碾、拧、压、刻、捻、插等手法做出了可爱的大熊猫。小小劳动者们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比来比去:“哈哈,我的熊猫肚子圆圆的!”“我的熊猫有可爱的蝴蝶结!”“我的熊猫耳朵比你的大呢!”……通过实践操作,孩子们发现大熊猫也有不同的表达。看着自己手中的劳动成果,孩子们一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表示:“太棒了,我希望自己能做出更棒的面塑作品!”


  经过几节课的沉淀,孩子们开始向更高标准、更难的面塑发起挑战:先团一个圆,再压出黑色的头发,用搓、团、挑、压等手法刻画出五官,捏出身体,最后用蛋清黏结四肢。终于,一个个圆乎乎、萌哒哒,向党旗敬礼的“草西学子”做好了。孩子们将小型作品进行组合,稚嫩可爱的造型,生动而有趣。


  一块面泥、一把塑刀,可以塑出大千世界。这,是非遗面塑;这,是技艺瑰宝。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朴实情感。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非遗面塑课程的引进,在丰富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于无声中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传承”的种子。

免责声明:中广国际视讯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风险与责任。 网站转载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有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