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科普亟待加强

2020-03-31 17:08:35来源: 经济日报

  远离野味诱惑,大众拍手称赞。无论是基于人们增强自律意识,“管住嘴”的考虑,还是为了确保职能部门人员严格规范执法需要,野味科普都亟待加强。首先,要有权威、系统的科普资料。其次,广泛的科普宣传不可少。同时,相关辟谣也要及时。科普宣传不能“热”在一时,唯有常抓不懈,方能久久为功

  新冠肺炎病毒又一次将“野味”一词推上热门,“拒绝野味”“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又一次响起。

  远离野味诱惑,大众拍手称赞。然而,究竟哪些动物才算野味?一些人表示分不清。笔者专门与亲朋好友就此话题在微信群里展开讨论:笼里养的画眉,缸中养的乌龟、蟒蛇,度假村里供人围观的羊驼、鸵鸟、孔雀,超市水缸里待售的龙虾,客栈民宿里号称味道纯正的野猪、野兔等,究竟算不算野生动物?大家看法迥异。有媒体报道称,个别地方的市场监管人员在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工作中,将人们日常食用的禽类、海产品之类也列为查处整治对象,引发经营者与消费者不满。

  可见,无论是基于人们增强自律意识,“管住嘴”的考虑,还是为了确保职能部门人员严格规范执法需要,野味科普亟待加强。

  推进“野味科普”,首先要有权威、系统的科普资料。目前,关于滥食野味的危害众所周知,相应的宣传内容不少,但对于野生动物的定义、分类与深入细致的辨识,以及如何科学保护野生动物之类的资料,尚不多见。为此,建议科普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顺应形势需要,尽快编写出版相关科普读物,帮助大众掌握正确科普“姿势”。

  其次,广泛的科普宣传不可少。为了引导人们远离野味诱惑,百度日前发起“拒绝野味,守护健康”的倡议与行动,用户在百度搜索“野味”或野生动物关键词,搜索结果首页置顶位置会出现“拒绝野味,守护家人健康安全”的提示;百度地图在全国范围内下线一批名称与“野味”相关的餐饮和市场地点信息,并在全国4.8万个农贸市场、海鲜市场等地点的信息详情中,增设“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拒绝野味,从我做起”的提醒。无独有偶,果壳、小辅科普、童游列车等微信公号和APP也在运用自己的平台努力科普。在信息化时代,开展“野味科普”,一方面线下传统宣传教育方式必不可少;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科技信息机构及大V们集体线上发力。

  再次,相关辟谣要及时。竭力扫清易于为人们所忽略的宣传与认知误区,是从根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这种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一些公开出版的科普读物,其内容陈旧落后,编辑出版时把关不严,导致出现关于野味的知识谬误。再有就是一些涉及野生动物的“偏方”,实际上来源不明,毫无科学根据,且极不靠谱,如若按图索骥,很可能不治病反倒致病。网络上,不少无良公号为博人眼球冲点击量,常常自创“偏方”,谣言讲得像模像样。所以,对于此类宣传与认知误区,需要旗帜鲜明地予以纠偏,以此帮助人们转变思想观念。

  最后,科普宣传不能“热”在一时,唯有常抓不懈,方能久久为功。

免责声明:中广食安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