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追潮实践行:以青春脚步丈量潮州非遗传承之路

2025-07-15 12:34:55来源: 中广网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商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国遗薪传,青衿探潮”实践队于7月赴广东潮州,聚焦非遗活态传承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团队扎根千年瓷都,通过沉浸式走访瓷艺、英歌舞、潮绣、工夫茶等非遗项目,躬身探索“保护中发展、传承中创新”的实践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使命,为非遗焕发时代新彩注入青春动能。

深研细访,解码非遗传承秘钥

实践队行程紧凑,足迹遍布潮州多地,运用专业视角深挖非遗内涵:

访古窑,探瓷韵:在中国瓷都陈列馆,队员们系统观摩了从唐宋至今的精美瓷器,深入了解制瓷的全流程工艺,并与传承人就釉色配方、烧制技艺等进行了深度交流,亲身感受世代相传的工匠精神。

图1

图2

图3

图4

察民情,析融合:深入古城街巷,队员们开展了关于非遗与文旅民宿融合发展的专项问卷调研。通过走访多家特色民宿,观察木雕窗花、嵌瓷装饰等非遗元素在住宿空间中的活化应用,并与民宿主理人深入探讨了“非遗+住宿”体验创新的可行模式,如潮剧主题客房设计、住客参与式潮绣体验等,探索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图5

图6

英歌,健体魄:在府城英歌舞体验馆,队员们不仅沉浸式观赏了英歌舞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的表演,还亲身体验了基本动作与节奏,参与了脸谱竞猜游戏,在鼓乐互动中,深入感知梁山好汉的形象和热血战舞的力量,追溯其源于明代、融戏剧、武术、舞蹈于一体的独特文化基因。在鼓点与呐喊声中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了非遗的魅力。围绕“非遗传承与青年责任”这一核心议题,队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图7

图8

图9

学潮绣,感匠心:在潮州市艺成潮绣研究院,实践队聆听了潮绣传承人讲解其历史演变与繁复精巧技艺。队员们通过实际操作工具,亲身领略了“立体生动、华丽多变”的技法风格,并与传承人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潮绣技法融入现代设计的创新思路。

图10

图11

溯潮味,思传承:实践队积极推进潮菜研究工作,向古城食客、特色餐饮商户发放问卷,了解潮州菜的常见做法,记录当地人口述的烹制惯与文化俗。队员们从日常饮食场景中挖掘潮菜技艺的传承密码,深入思考潮州饮食文化在现代的传播与发展路径。

敬古礼,鉴侨情:在青龙古庙,队员们通过观看宣传片等资料,感知海内外潮汕侨胞共祭盛况,深入理解古庙祭祀礼仪等非遗符号所凝聚的文化认同,从多维度解码潮州文化传承的深层逻辑。

图12

图13

图14

云端赋能青春点亮非遗光彩

为拓展实践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潮州文化的魅力,实践队创新运用“云实践”模式,在潮州博物馆、英歌舞表演馆和潮州古城等多个实践点开展了多场次、多场景的网络直播,累计吸引超过两千人次在线观看。

图15

在潮州博物馆,队员们化身“志愿解说员”,以直播镜头带领网友“云”游各大展馆,生动讲解馆藏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图16

在英歌舞馆,队员们尝试“观看+体验+解读”的直播形式,实时传递英歌舞的文化魅力,激发网友对这一非遗项目的兴趣。

图17

在拥有“广济桥”、“牌坊街”等文化地标的潮州古城,队员们通过边走边讲的方式,科普潮州地标传说与风物民情,与网友共享文化之旅。

图18

沉浸茶乡探索工夫茶的现代生机

潮州工夫茶文化博大精深。实践队深入古城喃妙茶舍,开启沉浸式体验之旅。队员们穿行古巷寻访茶文化踪迹,在茶艺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系统学并动手操作了治器、纳茶、筛茶等工夫茶核心流程,在指尖触碰紫砂壶的温度变化、精确掌握“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分茶技法的过程中,体悟茶道精髓。

图19

图20

结合当代青年生活方式,队员们与传承人围坐品茗,就“传统工夫茶如何适配现代快节奏生活”进行了深入探讨。实践队提出了“在坚守核心技艺的基础上适当优化流程复杂度”的初步想法,积极为工夫茶的活态传承贡献青年智慧。

实践队还深入凤凰镇茶产业核心区、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和畲文化博物馆展开专题调研,并与当地创业青年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茶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茶博馆,队员们系统梳理了凤凰单丛茶的种质资源谱系;

图21

图22

在益兴邦茶园,大家参观了茶园智能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和智能滴灌栽培系统,并深入茶林参与鲜叶采摘,观摩杀青、揉捻等初制工序,直观理解“一树一香”的品种特性与生态培育理念;

针对“传统茶文化如何吸引青年群体”的课题,队员们从消费场景创新、传播形式革新等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结合当下茶饮趋势探讨创新可能性;

图23

在棋盘生态茶园,队员们考察了“茶林共生”生态种植模式,并围绕“茶旅融合”发展路径进行研讨,探讨如何设计兼具文化深度与体验趣味的互动项目,推动非遗茶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深度融合。

文创聚力架设传统与时尚的桥梁

潮汕文化是文创产业的丰饶土壤。7月10日,实践队参访了专注潮州在地文化的东门君文创店,与年轻的创始团队围绕“非遗文创的创新路径”展开专题研讨。

图24

图25

针对店内极具代表性的英歌舞盲盒、红花仙草杯等产品,队员们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从青年消费者需求、设计趋势等维度进行交流探讨,提出了诸如“强化文创产品的实用性与社交属性”、“借助数字媒介增强文化内涵解读”等建议。双方聚焦“如何让非遗元素自然融入日常生活”的核心命题,就模块化设计、年轻化视觉表达、跨界合作等创新方向进行了思想碰撞。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这场“青年对话青年”的研讨,立足非遗文化本源,紧扣时代脉搏,为潮州非遗文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富有活力的青年视角和实践启发,展现了文化基因在现代设计中被创新激活的无限可能。

青衿聚力续写潮韵新章

图31

从千年窑火淬炼的瓷都匠心,到铿锵激越的英歌舞步;从唇齿留香的工夫茶韵,到创意迸发的非遗文创——八天时间,我院“国遗薪传,青衿探潮”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以专注的态度、青春的视角与求索的步伐,在潮州这片文化沃土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当古老非遗技艺在年轻的目光中焕发新意,当传统的文化符号在现代生活中展现价值,潮州的故事便在实践与传播中被赋予了新的活力。此次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深度学与传播,更是一场青春力量与传统智慧的深情对话。队员们通过亲身的调研、体验与思考,为潮州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了青年学子的智慧与方案。这场青春与非遗的相遇,必将助力千年潮韵在新时代奏响更加动人的华章!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