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环境高山”只为“绿水青山”丨陆钟武
编者按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却是世界各国都要面对的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热能和工业生态学专家陆钟武,用一生探索着这道难题的答案。从加热炉热效率的提升,到提出“穿越环境高山”的理论,他不仅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问题,更在理念上为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当谈论起“双碳”战略、绿色低碳转型时,他的思想理念依然闪耀其间……
让苏联专家从坚决否定到率先 鼓掌 1953年,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年仅二十四岁的陆钟武担任冶金炉教研室主任。一次,他在课堂上为苏联专家那扎洛夫担任翻译时,敏锐地发现对方讲授的炉内热电偶指示温度公式存在错误。 那扎洛夫是苏联冶金炉热工领域的权威专家,而陆钟武只是刚毕业两年的青年教师。面对身份和资历的悬殊,他犹豫过,但对真理的执着最终让他鼓起勇气,带着自己推导出的新公式,敲开了那扎洛夫的办公室。然而,他的意见却遭到了坚决否定。 青年时期的陆钟武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回来后,陆钟武不但没有放弃,反而亲手制作了一个炉子,反复进行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自己推导的公式和画出的曲线是正确的。于是,他果断地再次敲开了那扇门……这一次,面对无法反驳的证据,那扎洛夫心悦诚服,最终认可了陆钟武的研究结果和实验数据。 在苏联专家回国前,特别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会。会上,陆钟武作了关于炉内热电偶热点温度的专题报告。那扎洛夫坐在最前排聆听陆钟武的演讲,并在报告结束时率先鼓掌,向这位年轻的中国学者致以敬意。 50年代教职工合影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正是凭借这份执着与敢于较真的精神,后来面对国内钢铁厂普遍存在的加热炉热效率低、能源浪费惊人等问题,陆钟武建立了一套“火焰炉热工基本方程式”,指导全国几百座加热炉进行节能改造。改造后的加热炉热效率显著提高,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他先后主编了《冶金炉理论基础》《冶金炉热工及构造》《火焰炉》《火焰炉理论(中文版)》等冶金炉学科成立以来主要的专著和教科书,为我国冶金炉专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作出了重要贡献。 穿越环境高山 开凿绿色未来 世纪之交,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但随之而来的环境压力也日益凸显。为了破解工业生产、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陆钟武把目光投向了工业生态学领域,提出了著名的“穿越环境高山”理论。 他把环境负荷比作一座高山,发展经济就是一次翻山活动。当经济快速增长时,环境压力像一座高山一样陡然升高。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路径是“先污染、后治理”,即先翻过山顶,再付出沉重代价去治理环境污染。陆钟武却反问:“生态环境恶化,真的是经济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他的回答是:“未必!”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不能再走发达国家从山顶上翻过去的老路,而是需要另走一条新路——在半山腰上开凿一条隧道,从隧道中穿过去。为了让这个比喻落到实处,陆钟武通过长期的缜密研究和严密的数学建模,提出了“环境负荷与经济增长脱钩”的条件公式,阐明了要“千方百计使万元GDP环境负荷的年下降率接近、等于甚至大于GDP的年增长率”,才能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 穿越环境高山的形象示意图 来源丨本文审核专家杜涛供图 这一理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开创性意义,不仅为中国的环境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避免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科学路径。今天,我们提出的“双碳”目标(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正是这一理论在新时代最生动的实践注脚。 * 科学家说: 在被问到给后辈的建议时,陆钟武说:“我有一个建议,就是要五个兼顾。第一,是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要兼顾;第二,是知识面的宽度与专业深度要兼顾;第三,是综合与分析要兼顾;第四,是提问与答问要兼顾;第五,是右脑与左脑要兼顾。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大家在这一生当中做出来比较大的成绩。” 审核专家:杜涛,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 陆钟武:发展经济要穿越“环境高山”.中国科学院官网,2003-12-15. [2] 陆钟武:冶金炉的烈火,是我滚烫的报国之心.东北大学官网,2025-07-22. [3] 行止无愧天地——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钟武.东北大学官网,2016-07-13. [4] 行止无愧天地——追记中国工业生态学之父、东北大学教授陆钟武院士.中国科学报,2018-3-13.

我来说两句